close

混沌理論Chaos theory)是在數學和物理學中,研究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下表現出的「混沌」現象的理論。

混沌一詞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亂狀態,古希臘哲學家對於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論,主張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漸形成現今有條不紊的世界。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,西方自然科學家經過長期的探討,逐一發現眾多自然界中的規律,如大家熟知的地心引力,槓桿原理,相對論等。這些自然規律都能用單一的數學公式加以描述,並可以依據此公式準確預測物體的行徑。

近半世紀以來,科學家發現許多自然現象即使可以化為單純的數學公式,但是其行徑卻無法加以預測。如氣象學家Edward Lorenz發現簡單的熱對流現象居然能引起令人無法想像的氣象變化,產生所謂的「蝴蝶效應」. 60年代,美國數學家Stephen Smale發現某些物體的行徑經過某種規則性變化之後,隨後的發展並無一定的軌跡可循,呈現失序的混沌狀態。

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·諾頓·勞侖次提出混沌理論(Chaos),非線性系統具有的多樣性和多尺度性。混沌理論解釋了決定系統可能產生隨機結果。理論的最大的貢獻是用簡單的模型獲得明確的非周期結果。在氣象、航空及太空等領域的研究裡有重大的作用。

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,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,經過不斷放大,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。我們可以用在西方世界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。這首民謠說:

丟失一個釘子,壞了一隻蹄鐵;
壞了一隻蹄鐵,折了一匹戰馬;
折了一匹戰馬,傷了一位騎士;
傷了一位騎士,輸了一場戰鬥;
輸了一場戰鬥,亡了一個帝國。

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,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,但其「長期」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。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「蝴蝶效應」。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,比非混沌系統快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