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愛德華·諾頓·勞侖次(英語:Edward Norton Lorenz,1917年5月23日-2008年4月16日),美國數學與氣象學家。

生平

勞侖次1917年出生於美國康乃迪克州西哈特福特(英語:West Hartford),大學時期同時在達特茅斯學院與哈佛大學主修數學。二次大戰其間,勞侖次服務於美國陸軍航空隊當天氣預報員。後來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兩個學位,並留在麻省理工學院當了多年的教授工作。

研究成就

1961年冬天,勞侖次在使用電腦程式來計算他所設計,來模擬大氣中空氣流動的數學模型,在進行第二次計算時,想要省事,直接從程式的中段開始執行,並輸入前一次模擬結果列印出來的數據,計算出來的結果卻與第一次完全不同。經檢查後發現原因是出在列印的數據是0.506,精度只有小數後3位,但該數據正確的值為0.506127,到小數後6位。

這一次的經驗,勞侖次發現到他的數學模型,對初期某一個變數的小小變異,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,並可能發生很大的差異。他所設計的數學模型,有12個變數,可以發展出非常多發散的氣候模型出來,讓他得出一個認知,就是天氣不停的變動根本是無法正確被預測的。

1963年,勞侖次將他設計的數學模型,與研究發現寫成影響深遠的論文「英語: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」,該可求出無限解的數學模型,被稱為「勞侖次吸引子」(Lorenz attractor)。

1979年12月29日,勞侖次在華盛頓舉辦的一場美國科學促進會演講中,發表了著名的「蝴蝶效應」,來說明「混沌理論」:

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,會使更多蝴蝶跟著一起輕拍翅膀。最後將有數千隻的蝴蝶都跟著那隻蝴蝶一同振翅,其所產生的巨風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在美國德州發生一場龍捲風。

勞侖次到70歲仍活躍於研究工作,更於1991年獲京都賞(英語:Kyoto Prize)大地與地球領域的基礎科學獎(英語:basic sciences, in the field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),以表揚他對科學的重大貢獻。

2008年4月16日,勞侖次因癌症病逝於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家中,享齡90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